眼前的Fostex全音 3 吋小喇叭 ( 声箱与 LS 3/ 5A 相若体积 ) ,第一个问题是问这小喇叭「爆唔爆得」?我通常好奇回问:「你期望爆甚么」? 居住在香港这弹丸之地的发烧友,无奈大多数除了被迫长相长厮守地揽住小喇叭过世之外,其余的只有加入轻度的想象力和期望、加少少苛刻要求也不为过; 不妨天马行空地妄想三吋小喇叭若可以挑战 JBL DD55000 或天朗西敏寺回放贝多芬九交响曲或柴记 1812 。对于某些 ( 或内地 ) 暴发户,其家财几乎可富甲一方,偶有豪气话:「 老 15Ω Rogers LS 3/ 5A 玩过啦!忘记掉在那里了!」啊!话中意 令人意会表示其家居宽大,八呎庞然巨物的喇叭才可进入他视线范围。我想!富贵、豪气、器材身价或大小体积,并不代表与好声挂钩。玩得好声,「玩」是动词,是与人扯上关系,那么就牵涉到个人音乐修养、心思与耐性。
实际上扬声器(喇叭)的大与小或物料制造,都是对不同音乐回放有相当的选择和倾向性。口径大的喇叭因物理特性,其驱动空气量大,所能回放大型乐器之厚度与量感是优于小喇叭;另方面,声音聚焦力、与轻盈活跃感 住住是小喇叭有的优点,大喇叭不易取代的。大与小都是因个别玩得好 而各自各精彩,小喇叭一族啊!不要因「小」而自卑。
所以,在地球上自从有音响以来,制造商对于喇叭不论在音盘、声箱、物料方面都力求注视「变」这个字,喇叭形式上也有多不胜数的设计。回顾,最早喇叭的音盆是纸造,后来又有一派理论,扬言可取缔纸的地位,于是出现聚乙稀、铝膜、钛、碳素纤维、石墨 …… 等喇叭音盆;但到现在有不少人认为纸盆喇叭声音中性自然和人性味浓,因此又带起一番热潮。曾几何时,荣誉为风靡一时的世纪突破设计,几年间 转过身来便消声匿迹。

全音域喇叭声音是直率,但对音乐回放表现不太全面,优点是因简单设计而避免了分音器的结构零件所造成的相位失真及功率损失,例如:电容、线圈、电阻、保险丝 fuse—– 等。事实上一个喇叭单元的高与低频率响应不够阔,而且若要求全音单元有良好低音效果,就离不开巨大容积的声箱;有了分音器,还可因分音器可大幅度衰减中音而令高低音部份在比例上有得益,因此声箱的容积就可较小,于是就发展出二路或三路以上的分音器,分由高、中、低喇叭单元发声,就可按不同频率表现的喇叭单元各展所长。
最早期的喇叭体系,例如 Jensen 、 Altec 、 Western Electric 、 Tannoy 、 Goodmans 、 Lowther—- 等, 通常是 90db 至 100db 以上,即使使用分音器也是最简单的。 后来又因研究的学者认为要造出分频点准确的分音器,频率曲线衰减滑落的速度越快,分频点就越是准确,而且高低音分频的重迭或失落的暗位就越小;这是一个数据理论,也得到不少人认同,因此各派的制造商纷纷生产低效率喇叭,继而大功率晶体机就正是出世合时了! 图 (3) Rogers LS-35/A 分音器 。 图 ( 3a ) 是日本 Victor 的分音器。 图 (4) 全音喇叭 Fostex 。 图 (5) 全音喇叭 Lowther
到近这几年又有不少用家认为低效率喇叭因分音器大食(低效率喇叭),同时针对着分音器所附带的”相位失真”这不良副产品;越是大食的分音器,其相位失真越是严重,且令喇叭回放音乐时失落不少微细弱音;于是又给了全音域喇叭抬头的机会。其实全音喇叭是在喇叭系统中最原始的理念,初时使用全音喇叭彼彼皆是,例如: Altec 与 Western Electric 的 755 系列, JBL “LE-8T” 、 Goodmans “Axiom 80” ;而 Lowther 由始至今都是矢志不移地坚持全音的理念;当时不以为然,但现今视为瑰宝。例如 Western Electric 755A 单元已接近五万元港币的二手价(2009年)。到底这些老古董的价值是物以罕为贵还是以声论价?就见仁见智了!事实上这些单元经历了半世纪,屹立至今并且已成为经典系列,并非浪得虚名。
若在扩音机的角度看,最原始的扩音机是胆机,普遍盛行期在 1930 初至 1960 末;是否人们见得多胆渐起厌意?在 60 年初开始有规模地生产晶体管机 ( 石机 ) ,石机派就凭借效率高和热能消耗少,便将胆机打到落花流水、不见天日,自此胆机就沉寂了十多廿年,这段时期称为胆机黑暗期。又在某机缘之下,有人为胆机翻旧案,将老年爷爷的老胆机从地窖搬上台头,对它说:「胆机呀!拿起些斗志来!你是不该死的」!自此胆机得到平反的机会。约在 75~80 年初给了胆来个大翻身,理据是晶体管声冷不及胆的温暖醉人的味道,直至今日 Hi Fi 胆机友与日俱增,势力之强,誓言绝不再被石友打倒,立志吐气扬眉。
胆友或石友呀!有谁可一面倒地赢过半世纪呢?成与败似乎逃不过「潮流」这时代巨轮;某些人制造潮流,亦有些人被潮流牵着走,谁可独善其身呢? 呵呵!总结就是人生如戏!我们可有问句为何要变?若将眼光视野扩阔地看,自从神创造地球以来,人类无论在对事物的态度、要求、观念或情感上都加上一定量的主观和偏爱、或易臣服于领导潮流者的知名度和权威力;当有人明白了大众普遍好奇于新理论,继而建立不少教派学说,而各门派各持己见,祗要各别有某些方面的过人之处 ( 不一定全面 ) ,沿着羊群效应这大道奔来的 fans 不计其数,看潮流领导人如何用智慧吸纳人心,这就是生意之道了。
我们可暂且缩窄讨论范围,焦点放在喇叭单元上,喇叭单元结构大体上由:磁、震膜(音盆)、音圈、喇叭支架所组成,可算简单,但好声与否?就大有学问了!若再将以上四项组件仔细划分。磁可分类:励磁、钢磁 / 钴磁、粉磁。震膜:纸、聚乙稀、铝膜、钛膜、碳纤维、油布膜。音圈:铜、铝、银。以上三项喇叭主要组件必须互相配合得宜才能有好声表现,我们不应单凭一「磁」来定生死,断定钢磁喇叭必定赢尽粉磁、励磁永远占钢磁上风,这是以偏概全的讲法。在客观来讲理论,钴磁 ( 或称钢磁 ) 这种天然金属磁,其磁场密度与集中度是胜过粉磁 ( 粉磁是以铁粉材料经人工压铸成固态,再加工充磁 ) ;如果在相同条件比较之下钢磁是优胜的,但我们不能忽略喇叭震膜、音圈与磁三方面配合的。 图 (6) (左)喇叭的磁体是 粉磁、(右)喇叭的磁体是钢磁。 图 (7) 取自古董喇叭的钢磁体 。图 ( 7a )、(7b) 励磁的工作原理是用有绝缘漆皮的金属线圈 ( 多数采用铜线 ) 作为磁场起动,当金属线圈通过直流电而产生磁场;有关其他的配件,其工作原理就跟钢磁喇叭或粉磁喇叭相近。
磁隙空间:即使很多人看重音盆物料,磁的物料、磁体的量、音圈或喇叭支架,这些无疑是喇叭声音质素的决定材料,但甚少人注意到不易眼见隐蔽的磁隙与音圈的距离对声音表现影响甚大;亦是喇叭单元制造厂一个重大取舍的决定。在理论与实质上磁隙距离越是窄、与音圈在其间活动对于磁力线越是直接紧密接触;但总有极限,因为磁隙距离越是窄,音圈与磁隙就比较容易产生磨擦声,而令喇叭产生失真;毕竟,人手安装的音盆是不可能绝对正中圆芯,看 图 (8)、(8a)、(9) 磁芯柱与导磁板的间隙。 早期的喇叭单元效率可高达 100db 或以上,也都是磁隙窄距离的功劳;另外磁隙窄对于微细音乐讯号的回放,可更真实和传神;而且早期有些喇叭更将音圈分了面层和底层来夹住纸管,令音圈更有效的推动纸盆, 看图 ( 9a ) 、 (9b) 。
当时的研究员抱有一股艺术执着和认真、勇于挑战 ,但同时面对技术上人手的极限;偶因丝毫不正中的安装,音盆和音圈就要报废、废时又失事。他们有适量解救的办法,就是安装两支或三支的活动螺丝来作「定心支片」的微调,即使有 0.1 至 0.3m m 的圆芯偏差也可用人手调校;后来不少厂商不愿面对这麻烦的工序,流水作业生产、货如轮转才是生意之道,宁愿向磁隙妥协,造阔一少点磁隙,生产工作就顺利得多了。或许,可能加大磁体可补救少许不足,兼且有见扩音机输出功率日增月大,有靠扩音机去补尝喇叭效率的问题了。渐渐随着时代转变, Hi Fi 友不一定全部要求音乐的感性、微细弱音、直率坦荡的音乐或音乐感染力。还有另一策略,假如在 Hi Fi 市场上挑起 Hi Fi 友玩音场、动态或冲击力,那么若配合大功率扩音机再加上录音清澈又铿锵的音效唱片,就足够消费者玩得痛快;因此音响市场的 Hi Fi 友或乐迷就更出现两极化的发展,各持己见、自得其乐可以了。有些 Hi Fi 友为了找寻别人认同而四出拉票,尽力令异派加盟自己阵地,在无形中建立音乐派与音效派对峙的局面常有。
讲到时代转变的举例 :Lowther 早期单元的纸盆是由内至外扩散的凸起放射纹 图 (5) ,而近代的纸盆是圆环凸纹 图 ( 2a ) 。暂且不论粉磁或钢磁, Lowther 容易从纸盆去分辨早期或近期制造,众所周知的是早期制造的声音优于近期的,最大分别之处不在于纸盆纹理或物料,而是磁隙的阔度有所不同,明显比较之下,早期制造的喇叭单元的磁隙是窄于近代的。即使近代的 Lowther单元,在制造时音圈或磁芯涂上导磁物料也对磁隙因距离阔度所带来的损失无补于事。
我们就以电动式锥形纸盆扬声器 ( 喇叭 ) 作例子解剖来研究,大体说磁回路系统,包括磁体、磁芯柱和导磁板组成。振动系统包括纸盆和音圈、支撑辅助材料有定心支片、盆架、垫边所组成。
1 / 音圈:多数喇叭采用很幼小的漆皮铜线分两层绕在纸管上,音圈制造材料常用的是铜、亦有少数采用铝或银,通常是几十圈,圈数多寡是按着不同阻抗来定 ( 通常是 4 Ω、 8 Ω、 16 Ω ) 图 (11) ,而音圈安装在锥形纸盒的底部,悬浮地放置于磁芯柱与导磁板构成的空隙间,当音频电流通入音圈,令音圈对磁力线产生反应而带动纸盆振动。
2 / 音盆: 喇叭音盆采用很多物料种类,通常多用纸或聚乙稀 ( 胶 ) 图 (1) 、亦有铝膜、钛金属。高音单元有采用纸、铝、钛、绢丝、尼龙、胶膜 …… 等, 图 (2) 、 ( 2a ) 纸膜、 图 (12) 铝膜。音盆是扬声器震动发声的重要一环,对于采用不同物质对声音的影响很大;另方面音盆材料的厚度与重量也对声音有一定的倾向。例如音盆悬浮轻柔和薄材料,多用于全音喇叭;例如 Lowther 声音倾向细腻轻柔,对于回放女声或弦乐较为优胜。若音盆制作比较厚和重型的多适用于低音喇叭,重而厚的音盆产生的低音比较雄浑和气势强;但其高中频响应不足,声音倾向迟钝。例如: JBL 的低音,应配合大功率扩音机来驾驭它的堕性。有人认为纸质音盆声音较为人性感和自然,但在回放激烈的乐章时,纸音盆会因纸的纤维结构产生分裂的失真,于是有些厂家采用胶材料以求解决纸的弱点;不过胶的音盆又有胶的音色,研究人员费尽脑筋去寻找「好胶」;无论采用纸或甚么高质素的胶,也是各有优劣,无一面睹的取胜。可知,喇叭总会是全套音响器材中之最高失真的一环节,由几 % 至几十 % 的失真算为等闲;又想有些石机的失真低于 0.0001% ,是石机的本事,怎可弥补喇叭这夸张的失真数值呢?其实又是一场数字游戏。
3/ 定心支片:是用作支持音圈和纸盆保持垂直而不歪斜地在磁隙中上下移动,限制着音圈不与导磁板相碰、也有防尘的作用。通用采用棕黄色的纤维压制而成的定心支片 图 (13) ,但 Lowther 为了取其柔顺性,而采用海绵质的定心支片 ( 就如一般喇叭的海绵边 ) ,但不耐用。另外,很早期的古董喇叭就有独特的电木薄片 图 (14) 、 ( 14a ) 、 (14b) ,这材料切割成很多不同形状用作定心支片,就是令它与音盆和喇叭支架最小的接触,同时亦要维持着音圈在磁隙间垂直活动,比较起纤维压制的材料,就显然易见古式的电木薄片在激烈动作时产生分裂噪声的机会低于纤维压制的定心支片了。同时,电本薄片因切割的形状与弹性和韧力也是它大的优质性。我曾见识有些摩 (modify) 喇叭高手,将一般的纤维定心片平均的十字形切割,只是留下约 10 至 20m m 十字形的纤维材料作为音盆的悬浮定心片,好处是大幅度的减少谐波噪音、柔顺度和失真也大有改善;笔者也尝仿效,果然有意想不到的好收效。还有一些高手竟同时将喇叭边平均切割,也是余留下四点 10 ~ 20m m 悬浮支点。啊!太疯癫了!实际上也应考虑喇叭的耐用性能,是吗?在此正好说明定心片制造与理论在科技先进的年代不一定是进步的,只不是注视外观和给使用者方便为宗旨罢了!还有一些采用风琴式原理的折纸喇叭定心支片 图 (15) ,也是比纤维材料的更为柔顺和失真少,这都是成了历史陈迹遗物了。
4 / 喇叭折环:即是香港人俗称的喇叭边,现今最常见的有:海绵质 ( 俗称海绵边 ) 、橡胶、纸( 整幅纸盆原材料以风琴折式 压制出来 ) ,古董喇叭也有采用油布材料压成风琴折的喇叭边。海绵边耐用度是最低的材料,往往由一年至三数年就老化而碎裂,但最多厂家乐于采用,原因是成本帘宜或是易于计算喇叭的寿命而向你掏腰包?这都是个人猜测而已!不须太认真求证。
A/ 海绵边:柔顺度很高,制作成本帘宜,诣震噪声少,耐用度是最低 ,图 (16)
B/ 橡胶边:柔顺度高、耐用、谐震噪声少,音色淳美 但偏重味精,英国喇叭多采用, 图 (1)
C/ 纸风琴边:低频摆动幅度不高、耐用性高,全音喇叭多采用这纸边,因纸边和音盆相同材料,无须使用接合胶水,物料尽其简单,声音自然和中性是优点;相反,回放爆棚音乐或低音震幅大的音乐是它的弱点 图 (2) 、图 (17) 、 ( 17a ) 。
D/ 油布边:采用柔顺度高的布质材料压制成的喇叭边,再涂上黏性的树胶,增加其柔顺度和减低布纤维的谐震噪音 图 (18) 。柔顺度极佳、耐用、动态和高度摆幅是它优点,例如 AR -3a 的低音单元。这种油布边也有不少厂家压制成风琴折的喇叭边,可增强其弹性和柔顺度,例如古董 ALTEC 755C 图 (19) 、 EV 、 JBL 也有采用,亦有不少专业舞台喇叭采用这技术。喇叭边的功用是保持喇叭音盆安装在喇叭支架轴向上下的运动,同时阻挡纸盆前后空气的流通,尤其是气垫式声箱设计的喇叭更显其作用。
我们讨论过喇叭单元结构,转角度来看看成品扬声体系(俗称喇叭),通常分有全音喇叭和分音喇叭,有不少朋友使用分音器喇叭时,认为高音未够通或低音未够劲,就试图找些昂贵的分音电容或线圈来摩改分音器 图 (3)、( 3a ),我们有共通之处就是相信自己耳朵,拿来贵价的电容或线圈,又或换喇叭箱内接线,顿然喇叭声音通透了,至令心中兴奋到极!这是大部份发烧友的经历,包括笔者也是过来人;或许有天你踏进玩 Hi Fi 的另一阶段时,开始理智或明白了一些事情,原来分音器不是我们随意可摩改的。当然喇叭已成了你家门之物,进行摩改何惧之有?不过!理智的点是,可有考虑扩音机与线材的配搭会影响喇叭的音频域表现;而且环境驻波更是最大的影响。有时,因上述的因素而至令对喇叭作出不公平对待 ( 如果喇叭懂得叫冤枉就好了 ) !
我们尝试了解有一定质素的扬声体系,在制造厂的工程师研究,经过无回响室测试,基本从 20Hz 至 20000Hz 作频率扫描,尽量地在喇叭单元、声箱谐振点与分音器零件互相配合而达到频率曲线平直的响应。假如我们使用喇叭时,因家居因素对频率有所扭曲 就一厢情愿地认为喇叭分音器的用料未够班,一掷千金的买两粒贵电容回来,试取换原本的”鸡料”电容 ( 香港俗语 ) ,高音似是通透了?喜上心头之际,随即拿起银包狂奔住零件店扫多两大碌分音线圈,啊!果然低音也劲了,得意洋洋地说:『哈哈!甚么名厂设计?果真浪得虚名』;是否几多初学摩 (modify) 机的小摩王,技术竟可轻易超越在工程师之上。冷静一点,若果将这经过 劲摩改 的喇叭拿去足够通透的音响系统比较,又或在无回响室重新测试,就会发觉这喇叭佷大可能 “过火” 了!坦白说,不少发烧友…… 甚至笔者也有这经历,不足为后人作笑柄 ;只是借镜。
悟性高者可能较早一点明了两路或多路分音的喇叭,其音频平衡的重要性,例如:声箱的谐振点、电容的Q值、电容频率速度系数、电容与及线圈 (coil) 的内阻 …… 等一切,都是与各路单元的配合而取得平衡。或许某些人喜欢改就改,中性平衡与否自己知,实行任我行作风?那那悉随尊便。
我个人玩喇叭心得:( 一 ) 尽量保留原厂分音器零件,即使过手隐摩改后也可还原, ( 二 ) 越是简单的分音器失真越小、喇叭的效率越是高、音乐回放细节较传神。 ( 三 ) 无分音器的全音喇叭声音最直接,但最倚赖声箱,必须专心下苦工在声箱的设计、容积与木板材料的选择,全音域的喇叭谐震点高,其声箱通常采用低密度的细芯夹板比较合适;不宜使用高密度 HDF 木板。
接线:在短距离的声箱内部接线、喇叭 bi-wire 的跳线 Jumper 看重导体金属质料多于设计心思,最老期纯铜的西电单支芯漆皮电线可大派用场。高音或中音单元,因在工作时所流通的电流是很低,不妨使用 0.5mm ( 纯铜芯 ) 的西电线;但不宜将正负互相扭合,因扭合而产生电感,抵销了超高频,从而减低音效的空气感。低音单元可用西电多芯线或 1~ 1.5 mm( 铜芯 ) 的西电线,多芯线声音丰润,单支线声音弹跳力强和爽朗,用者可自由选择爱好。全音喇叭最好用单支漆皮纯铜线, 1mm 铜芯的粗度已足够了,不宜太粗,又或正负两组互相扭合。若外置的中音或高音与超高音,其接线更不宜扭合,尽量将其拉直,不宜过长或绻圈。 图 (20)
声箱接线柱:自古至今,低档次的喇叭系统是直接将奀奀的电线 ( 所谓喇叭线 ) 焊在喇叭声箱内,没有使用声箱接线位;在高档次的高要求,就是使用声箱接线位,可以自由选择喇叭线,就提高玩味了。另外,有人认为 simple is the best , 竟将自己价值不非的喇叭系统废掉接线柱,直接将大蟒蛇般粗大的喇叭线焊在箱内的分音器内,又因大蛇太粗壮的金属线芯,不易被三数十瓦特的电热焊枪所能征服,易产生接触不良的焊锡点(假焊),这绝对达不到 simple is the best 的理想,而且令使用者带来十分不方面。其实无叉胜有叉、无蕉胜有蕉是取其简单,直通车免了部份中途阻滞,是一方面的理念;不过若因上述敝点而衍生另方面的反效果,反而不智呢?
若看得出接线柱或接线叉的功用,不妨来作好好的选择,就是”好叉”才有好声,请参考笔者于本网站另一则的拙作【教你玩得最 smart 】,应选用最纯而简单的金属配件。关于喇叭接线叉或接线柱,最好声的是纯度高的红铜 ( 内地称紫铜 ) 图 (21) 、 (22) 、 ( 22a ) 、 (23) 。市面上容易选购的小配件,在大多比数的制造商,多采用坚固又高机械强度的青铜或黄铜作基底材料,再电镀镍和电镀金,因为外观豪华,易引起销费者购买意欲。另外极少数比例的厂商 持靓声为原则,造出红铜材料的小配件,例如 Cadas 、 CMC …… 等,相信有麝自然香的道理。若客观看制造红铜材料的小配件,因制造工序是简单于电镀的小配件,为何红铜材料的 Cadas 或 CMC …… 等,售价比较上不算便宜?我们所理解的是供与求的问题。事实上,传媒在音响文化灌输的思想与观念所影响,就孕育了部份用眼玩 Hi Fi 多于用耳听 Hi Fi 的发烧友,即是在未有机会客观比较而主观性已下结论。
销售量少的货品,其总生产和营运成本自然地高于销售量多的货品,未到一定道行的玩家 当然是取其又便宜兼漂亮外观的,名牌效应也是价贵的一个理由。最易明的一个举例,本来是同出一彻的白米与糙米,是糙米经加工打磨后成了白米,人工处理的工序 糙米是少于白米的,为何是糙米售价贵于白米?既然知道这类小配件因不同商业的决策,就有不同的货品选择,用者自己可有明智的决择。
喇叭线:
不少创作力强的 Hi Fi 友,实行 DIY了他们自作的喇叭线,有纯铜、镀银、纯铜 + 镀银、又有铜 + 铝 + 镀银 + 五金扭合 …… 等,五花八门,真是甚么铜、甚么银都有。同样都是有声,祇不过是不同声音表现;这也不错,就因容易达到成功有声的第一步 及过了自己手瘾。若要达到世界级鉴听水平?绝不是偶然心血来潮、或因昨夜一场梦涌现的灵感,就可诞下名流青史的大作?当然绝非偶然,而是要有真实电声学理据与多方面鉴听所得的结论,而从中取得平衡点。同时,设计者个人的音乐修养与情操也是加入线材设计范畴的重要元素。因为有要求的人是有理想的,制造了出来的线材其声音表现在某程度上是反影出设计者对音乐的修维与喜恶倾向,也要环顾世界各大 hi-end 名厂,继而启发个人思想与扩阔视野;引发创作灵感是正面建设性的 ( 笔者并不鼓吹抄袭的行为 ) 。
短距离的接线,例如喇叭 bi-wire 的 Jumper 跳线或机内接线,祇在乎导体的物料,例如它的纯度或经(煲)使用了几十年而纯化了的老古董的线材。若有一定长度时 ( 0.5m 以上 ) 除了导体质料因素之外,还包含了导体互相扭合时产生的电容、电感或电磁波效应;很多时后者对声音的影响性比前者为大。即使我们选用了最上乘的纯铜或纯银来做喇叭线的导体,若在扭合方式、导体、绝缘介质材料、屏蔽材料,几方面祇要其中一项或多项配合不宜,就未真正玩到这研究中的喇叭线达到最好声。以上的物料,每项都有千百种,撞到好声?有如中六合彩的头奖和二奖,一味靠撞是全不理智。 请不要眼红某些大名厂接线售价高昂,他们点点耕耘所作的工夫,有谁知呢?能挤身成为千万人接受的高级线,自有他成功之道。
本文主题是喇叭,有见喇叭线与喇叭的关系是息息相关的,因此顺带借题以作分享, 图 (21) Artist 线的原材料,并非全由我制造,而是来自欧洲已停产的古老专业录音线材,我花了不少功夫和时间去研究和尝试,将原材料解体,然后扭合;既然多年前制造的纯铜材料已就绪,加上绝缘介质和屏蔽物料已由前厂家的大工程师有了妥善的配合,在下不敢领功;祇是愿意与大众分享少少心得。喇叭线是由四组两芯一网所组成,每一组的两芯一网的其中每一芯是 7 条 0.3mm 的单支铜扭合;接成喇叭线使用时,是四组两芯一网的其中两组定为正相,另外两组定为负相。我祇是享受加工和使用 Artist 喇叭线的乐趣,至于个别材料的选择,是不由得我去改变;稍为变得不合宜,改变了原意设计,声音就大打折扣。
玩Hifi 就是在使用一段长时间对声音都找不到任何不满或要改进的要求时,虽算是满意;但总有心痒痒打量鬼主意,例如将喇叭线外表套上尼龙网?可装样造势,原来经试听结果 — 又是被迫无功而回。单是简单外表装饰物料也对声音起了大变化?表面的理论是不影响喇叭线导体的纯度或内阻值;深入一层讲是改变了喇叭线内部导体的谐振,继而影响导体的电磁波反应。
若单方面讲玩喇叭线的一门校声方法,不少玩家使用木粒、紫檀木条 或 “琴马”,分段在地上承垫起喇叭线 图 (24) 、 或讯号线 图 (25) ,乐器与人声分析力提高了、而且音像生动浮凸、质感也顿然实在起来,这实验的效果可归入谐振理论。深入一层讲,每件对象本身是有一定自我的谐振点,地板或地毡也有自己本身的谐振点,用对象承垫起喇叭线、讯号线或电源线,实质上是将线材与地板各有的谐振点互相隔开,所影响线材谐振的,已改由这小配件 ( 琴马 ) 所取代,而产生另一种人所喜欢听的音效。谐振也对于导线内部金属体与及绝线物料的微动态变动,这样的微动态变动不是凭肉眼可见的,而是直接影响了导线内部的金属分子电磁场排列的变化。
现在,再回过来谈导线表面加上不同的尼龙网、金属屏蔽或胶套,是间接改变了导线内的电容、电感和电磁波效应,这样的改变不能武断是好与坏,在高艺术研究的工程师,祇可凭经验、数据与及用耳去判断。或许可说是不同牌子有不同声音的表现,是取决于各工程师的个人口味。
我曾经尝试将现在已表现得相当出色 Artist 讯号线,以同样线材料加倍份量地造另一对心寄厚望的讯号线,所寄望的是线材料份量加倍 —- 理应其声音能量有一倍的回报、低音预期是加倍雄厚;但得出的结果是所有音效比前的减半,是遗反一厢情愿的推理,结果就打消这念 头 。 Artist 讯号线是两组芯一网所扭合而成,外表套上热缩胶通,我尝试多种不同牌子和不同产地的热缩通,竟发现各种不同热缩通套在 Artist 讯号线上面都令这线产生不同声音表现,这结果令我十分嗟异,当然更令不少用者费解。我所能理解的是,不单在直流内阻或在铜芯纯度 N 的数字为着眼点,应可看深一层面,就是上述所提到鲜为人知或谈论的因素,才是对音响线材声音表现的最大支配者。
或许,欧洲专业录音室鉴听线材厂家有更深入的数据理念是秘密数据,是商业秘密没有向外公开,那么就更有深入多层的造线材料与理学,对外仍是一个迷;在实际上,欧美的高级线材厂商并不多公开或张扬其设计理论,也没有以纯度 N 值作招徕。
有时我有感而发,耳闻 坊间自命不凡且满口理论的侠士谈及各类牌子线材、纯度 N 值、又或焊线方式与及铜芯数量,他们谈得津津乐道;我却惭愧自知仍站在肤浅的阶段,不宜凭有限的知识以武断的话来充当专家。一般的理论是接线愈短损耗和失真愈小,会是更好声的。电镀银接线通常因为夸张了中高音段,易有刺耳感觉,通常都是 1.5M 声音淳和于 1M ,这是因为长度的因素,其损耗可收敛了部份刺耳的声音。在 Artist 线材上有另一发现,原来较长一点的线材声音是优于短一点的,按次序是由最靓声的开始排列: 1.825M 、 1.5M 、 1.2M 、 1M ,这Artist线好声情况跟一般的镀银线完全不同。 Artist 讯号线、喇叭线与电源线其声音是同一特点和方向,即是线材长一点的多一点分析力、从容度、微细弱音更明显,乐器与人声分隔度更高。 Artist 单以长度来看 有这表现,不易叫初级层面理论者所理解,我们祇能借上文所讨论的深入多几个层面设计线材的理念上找到少许凤毛麟角的数据,来暂时满足个人好奇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