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学就有教授,天经地义!而所有的国家都有大学,因此,所有的国家都有这教授的桂冠!自然了,中国也有这顶桂冠。可是,有些人又喜欢“比较”各国的这顶帽子,更特别喜欢贬中国的“教授”头衔。自然了,谁叫外国的月亮圆来着?咱们来看看德国的教授!
若是只看这些教授们的名片,您是看不出差别的。都是黑体印刷的“PROFESSOR”这几个打字!在德国,这大学体制与美国、加拿大的体制不一样,也与中国的体制不一样。那里只有教授这一个头衔,没有什么“副教授”、“助理教授”等等的头衔。而德国的教授属于国家的公务员系列,工资级别也是按公务员来跑。他们的位置是固定的:研究所(Institute)或教研室(Lehrstule)的主任,级别是公务员级别C4级。这才是德国真正的教授!你若是到某些大学的名单上查找,在他们的头衔前有(University或Ordentlich〖意指“正常”〗)字样。
若是一个德国人的名片上印有“教授”头衔,而在他的学校名册上,其PROFESSOR前有一个字头ao或a.o.即ao.Professor,直译成中文是 “非正常教授”!他们是没有自己的研究所或教研室的,他们一般都隶属于某个教授。工资级别最高为C3级。若是学校化名册上,有apl.的字头,即 apl.Professor,直译成中文就是“计划外教授”。按照德国字典的解释:一个人在大学中当了7年讲师后,就可以在自己的名头前加上 PROFESSOR的头衔!也就是说,是“自封”的教授!工资级别自然也就另当别论喽!与该同志是否有高的学术水平无关,只是表明他已经在讲师的位置上呆够7年了。
德国还有一些教授,是正常的教授。他们的级别是C2级。是在那些高等专科学校或专业的教授,即教书教授。他们是不要求科研的,只要能上课就行。不论以上那一级的教授,在其名片上都是PROFESSOR。
要想在德国做教授,博士毕业后有两个渠道:一是留校一是到工业界。留校后,属于学校的正式职员,但不是永久牌。要想成为教授,必须得先取得教授资格:即 Habilitation.一般是在大学留校五年左右(也可以长),通过国家的一种考试,并有相当的学术成就和学术造诣。过了 这一关,就具备了申请教授职位的资格。但一般规定,不允许在做Habilitation的大学里申请该方向的教授职位。几乎都到其他大学去了。若是毕业后到了工业界,有七年工业界的工作经历,就有申请教授职位的资格。也可以申请读博士时大学的教授职位。
教授在德国是一个很受人尊敬的职业,尽管工资待遇比工业界差(平均来说),但许多人还是愿意到大学里当教授。因此,你可以发现在德国的大学里,有许多教授是在工业界工作了十几年、甚至二十多年后,回到了大学里当教授。因此,他们与工业界的关系都特别好,而且也容易得到工业界的资助。他们的课题与工业界也接触的相当紧密!在德国,大学教授的社会地位相当高。一日教授,终身教授!在任何官方的正式书信、文件中,都得把PROFESSOR写上。
德国也有许多知名的研究机构,比如德国的马-普研究所(Max-Planck-Institute,与中国科学院是友好对口协作单位)、 Fraunhofer-Institute法兰霍夫研究所(马-普研究所是以理论和基础研究为主;而法兰霍夫研究所则是以工业应用研究为主,其宗旨是开发出来的技术,在一年之内可以被企业产业化。)都是世界上知名的研究机构。但那里的研究人员不能直接带博士,也不是都有教授头衔。若是要当教授,必须“就进入学”,即在当地的大学里面当兼职教授。当地大学根据其学术程度以及是否具有教授资格(比如,若是没有在工业界工作的长期经历,看有无过 Habilitation)。然后,发据教授聘书。而这些从研究机构聘请的教授,必须给大学上课,而不只是挂名。因此,马-普研究所和发兰霍夫研究所分部在全德国的几十家研究所的大部分所长都在当地的大学里面当教授、并上课。许多所里面的杰出科学家也是当地大学的教授。这样,研究所和大学的关系就相当密切,互相协作,共同申请课题、或联合为工业界攻关等等。
以后碰上一个德国的教授,要悄悄打听一下其前缀是o、ao.还是apl.;是C2、C3还是C4?若是C4,赶快请安、上茶、巴结!那是正儿八经的正教授!正宗Professor made in Germany!若是apl.嘿嘿,哥们!边儿上稍息去吧!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