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报道,我认为属于自我陶醉,据我亲身经历,德国人把下列外来词语看成是从英语而来而非汉语。德国人偶然穿一下中式盘扣服装,还认为这是设计师所为,设计师的创意,也不知道是中国来的。
这就是德国老百姓对中国的了解。
当然我遇到次种情况,就会给他们上课,现在我都对德国人眼中的中国失去了美化的耐心。我个人的力量还是不抵媒体。

如果你是一个理性而有条理的人,你会折服于德语的严谨体系;如果你是一个感性而浪漫的人,你可能会认为德语过于冷铁和坚硬。不过,对于中国人而言,德语很难学。有人说,德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还有人说,3年就能学会英语,10年就能学会法语,而学德语则需要30年。
  德语是德国和奥地利的官方语言,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西支,全球使用德语的人口总计约为1.1亿。德语分为高地德语和低地德语,高地德语是共同语,它采用了低地德语的某些发音规则,低地德语听上去更像英语和荷兰语,通用的书面语以高地德语为准。高地德语和低地德语的语言分界线大致从德国西北部的亚琛起,向东经过莱茵河畔的本拉特、卡塞尔、马格德堡直到奥得河畔的浮斯腾堡,该线以南是高地德语,以北是低地德语。
  从5世纪~8世纪,日耳曼语发生的第二次音变(也称高地德语音变)使德语从共同日耳曼语中分化出来,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语言。12世纪~16世纪,由于德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以及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圣经》德语译本和他的其他著作的传播,书面共同语开始形成。
  德语对世界文化有伟大的贡献,马丁路德所翻译的《圣经—新约》对现代德语共同语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在他的启发下,用北欧诸语言所译的《新约》也起了语言的规范作用。19世纪,德国哲学提供了启迪人心智的概念和术语,至今人们谈到哲学问题时仍不得不用德文原词以明本义。
  德语和汉语是完全不同的语言, 但两者却有一定的联系,这主要表现为两种语言相互的借用词语,如汉语中的德意志(Deutsch)、啤酒(Bier)、盖世太保(Gestapo)、纳粹(Nazi)、法西斯主义(Faschismus)等。德语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也借用一些汉语词汇,如Chine(中国,源自中国古代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 “秦”)、Konfuzianismus(孔学、儒学、儒教)、Tao/Dao(中国古代哲学的“道”)、Yin和Yang(阴和阳,源自中国古代哲学的 “阴”和“阳”)、Taiji或Tai-chi(太极、太极图)、Kung Fu(中国功夫、武术)、Ma Jiang(麻将牌)等。德语的词汇里甚至还有与中国物产有关的外来词,许多还源自粤语,如Kumquat(金橘)、Litchi(荔枝)、Longane(龙眼)、Taifun(台风)等。
  据报道,目前越来越多的德国中小学生开始学习汉语,德国现有约150所中小学开设了汉语选修课程或者汉语兴趣班。北威州和巴符州的一些学校甚至将汉语列为第二外语。语言是跨文化交流的最重要工具之一,随着中国近年经济迅速增长,德国也出现了“汉语热”。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