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狂转。

KKW提到了Koni-Omegaflex M的姐妹机Koni Omega和Rapid Omega。堂主虽然新进了一套Koni Rapid M,但没有拍过一张片子,所以先拿 碎步溜 以前吹过的精彩文章来顶一下帖子,等片子出来再交作业。
《三只鞋的 蕊佩欧美嘉 和她的姐姐 康妮欧美嘉 的故事》
(注:这三只鞋的意思是,这个Koni-Omega或Rapid Omega的机顶都有三个冷靴)

想说的相机是:
Koni Omega 和 Rapid Omega系列相机.
Koni Omega和Rapid Omega是美国Omega公司(就是生产Omega放大机的那个公司)
分别委托(or OEM?)Konica和Mamiya公司生产的一个系列共五个型号左右的中幅
6×7旁轴相机。
不算他们的前身Omega 120,这套RF系统共有如下型号:
Koni Omega Rapid(日本型号为Konica Press)
Koni Omega Rapid M
Koni Omega M (日本型号为Konica Press II)
Rapid Omega 100
Rapid Omega 200
前三种相机(加上另外一个”TLR” Konica Omegaflex M)是由Konica生产的,后来
因为批量小,快门太贵,Konica做不下去了,就把工厂车间全转到Mamiya门下接着
做.图纸设计应该全是Omega公司的.知道1981左右,才停止生产.
这套系统前前后后共有4只配套镜头(也许应该说只有4只镜头?),就是
Hexanon 58mm/f5.6 (Super Omegon 60mm/f5.6)
Hexanon 90mm/f3.5 (Super Omegon 90mm/f3.5)
Hexanon 135mm/f3.5
Hexanon 180mm/f4.5 (Super Omegon 180mm/f4.5)
Koni Omegaflex是双镜不反光相机.也是这四只镜头.唯一个色的镜头,也是
这套里最”贵”的就是用在RF上的135/3.5那只.它只是在Konica交接前后生产了
不到2年,所以只有Hexanon的名牌.
按网上的说法,两套镜头的设计都是一样的,但Konica的质量控制比Mamiya要严格
些,Mamiya生产时用的快门比较好些,一般来说大家认为两套镜头的表现差不多.
一些特色:
为什么叫Rapid (为什么叫Omega?是因为公司名字就叫Omega.为此还特意去
跟瑞士人商量,没有侵权什么的…)
是因为它独特的上片方式,不是卷轴,也不是level wind,是用一根杆来做抽插
动作.可以上片很快,熟练后,据说跟马达卷片差不多,可以一秒一张的拍.
用120卷,可以有220后背.
可换镜头.
可换后背,甚至可以在一卷中途换后背.
取景器内显示三个镜头的取经框,并随着调焦距离的远近,自动调节像角变化以及
像场大小.(跟Konica Auto S2类似)
用58/60毫米镜头时要用单独的ViewFinder.
很多安全措施,比如不能多重曝光,必须插入dark slide才能换镜头和换后背,插入
dark slide就不能按下快门.
最有趣的就是碎步溜写在题目上的,机器有 三个附件插靴.最左面的可以插
曲光调节镜或者眼罩,中间的插58/60mm镜头的ViewFinder,右面的可以随便插什么…
连三脚架插孔都有两个.
关于Konica和Mamiya的关系,碎步溜认为(估计没人信.):Konica是Mamiya的
老师
和Mamiya 23/Press系列的关系不知道,但好象这Koni/Rapid Omega系列催生了
Mamiya 6/7 RF.
这是碎步溜以前翻译的一篇文章,跟Omega,Koni Omega, Rapid Omega 和Mamiya 7都
有些牵连.
作者是Paul Kliegenstein, Chairman, Mamiya America Corporation.
市场上唯一的可换镜头的旁轴6X7相机-Mamiya 7的出品使我想起了
当年头一次看见使用这种尺寸胶片的相机时的情景。那是40年代,
我经常光顾纽约市的一个相机店,就这样同店主成了好朋友。店主
就是设计OMEGA 放大机的西蒙三兄弟:Alfred和Rudolf是工程师,
Fred是生意人。
在1936年Rudolf设计了第一个Omega 放大机–一个象文件箱式的便
携式35毫米放大机。所有的零件是从零件商那里购买的,工厂坐落
于纽约长岛的一个商店里,唯一的一台工具是一个座式电钻。Fred
带着这个放大机周游全国,销售的非常成功。以后的几年里,其它
型号陆续生产出来,其中的D4X5放大机是最成功的。二战中,因为
军队的标准配置是4X5 Speed Graphic,西蒙兄弟公司收到了大量的
Omega D 的订单,于是公司开始扩大并且建立了自己的厂房和机器。
由于和军方的关系密切,生产一种2-1/4 x 2-3/4 英寸(6x7cm)相机
的想法就产生了。
当时流行的120或620相机是2-1/4 x 3-1/4(6x9cm)。军方想要一种
120相机,但片幅要和4×5同比例的(比例为1:1.25),因为这样的话
负片可以不裁剪的放大到8X10寸。因为120负片的宽度为60毫米,
上下两边至少各要2 毫米做边幅,所以实际宽度为56毫米,因此长
边的尺寸为: 56X1.25=70毫米(因为片幅之间间隙的原因,6X7
Mamiya机的实际尺寸为56X69.5毫米)
当这部机器生产出来后,战争结束了,当时预期的大量军方定单没有
实现。这部相机非常特别,功能非常符合要求,它的90毫米f3.5
Wollensak 镜头非常优越,镜头和快门非常结实。但因为这部相机
是这样的丑陋以至它的销售非常差。在1950年代早期,我开了一间叫
Kling Photo Corporation 的公司,成功的进口著名的得国相机和镜
头。我一直保持着和西蒙兄弟们的友谊,并且在1961年收购了它们的
公司。(当时它们都七十多岁了,而且没有继承人)在收购的物品中,
游几百个Omega 120相机。
认为6X7 片幅的相机非常优越,以至我沉溺于让一家优秀的有经验
的日本公司生产这种相机的想法中。我的朋友和同事Henry Froehlich,
他30年后成为Mamiya美国公司的总裁同时还是我的朋友和同事,成功
地使Konica公司生产了这部相机,叫Koni Omega。相机的外形现代,
吸引人,布局合理,最重要的是它可以交换镜头。后来相机名字在整
个工厂交给Mamiya经营后改成了Rapid Omega 。这系列相机非常成功
尤其是在婚纱摄影师当中非常流行,以至于现在还有相当多的人在使
用它。在市场推介过程中,我们决定使用”IDEAL FORMAT”来称呼6×7
片幅,因为这个片幅的负片可以不需裁剪不浪费地放大。这个名字非
常中听,现在很后悔当时没有注册它。我个人认为: 就是因为在60年
代中期,Mamiya参与了这个6X7相机的设计开发,给了后来的经理
Ishida先生要生产6X7SLR的启示。这部相机叫做Mamiya RB67,在1970
年开始销售。
它和它的替代型号RZ67成为在美国销售的最成功的专业人像相机,并
且占领了最大的市场份额。
我认为是这个Omega 120相机启蒙了Mamiya和其它日本厂家生产6×7
相机的原因为:在日本和欧洲,厂家使用米制,负片的大小为24×36毫米,
6×9厘米(两种片幅的比例为1:1.5)和9×12厘米(比例为1:1.33)
Mamiya的新一代相机Mamiay 7(我宁可称它为QC7 – Quiet/Compact)以它
现代的外形设计和装饰,它杰出的RF/VF,精确的暴光控制,世界级
的Mamiya镜头,和它方便迅速的相机控制,使6×7片幅更加重要,并且使
Mamiya的”Master Of The Medium And Medium Of The Masters”的名誉
更加巩固。
完。
比起M7来,这两个机器就是算猪头小队长媳妇了(courtesy hawk).
Koni Omega Rapid M
接着吹牛.
碎步溜比较cheap,看中的东西一般都是便宜的,这个机器就很便宜,在ebay上一般一机
一镜,也就是一百出头左右.60/180的比较贵,但也就是蛤酥的一个镜头盖的价钱.
但光便宜质量不好的,碎步溜也是看不上的,比如那个Holga碎步溜想都没想过.
这套机器有很多过人之处,比如它是Konica生产的,镜头是Hexanon.
seriously,
镜头:
这儿有个中幅的lens test.
http://www.hevanet.com/cperez/MF_testing.html
2只90/3.5的结果:
代码:————————————————————————-
60 60 19 f/3.5
67 76 24 f/4
76 67 24 f/5.6
85 95 33 f/8
85 95 38 f/11
76 76 48 f/16
67 60 54 f/22
48 42 38 f/32
——————————————————————————
代码:————————————————————————-60 60 38 f/3.5
54 60 38 f/4
67 67 38 f/5.6
67 67 42 f/8
67 76 48 f/11
76 76 60 f/16
67 60 54 f/22
48 48 42 f/32
——————————————————————————
这只58mm/f5.6的系列号跟碎步溜的(712xxx)很接近
代码:————————————————————————-67 60 30 f/5.6
67 76 30 f/8
67 76 54 f/11
76 67 60 f/16
67 67 60 f/22
——————————————————————————
代码:————————————————————————-67 67 54 f/5.6
67 67 54 f/8
67 76 54 f/11
67 67 60 f/16
54 60 54 f/22
42 42 32 f/32
——————————————————————————
代码:————————————————————————-42 48 42 f/5.6
54 60 42 f/8
76 76 67 f/11
67 67 60 f/16
60 60 54 f/22
48 48 42 f/32
——————————————————————————
180mm f/4.5
代码:————————————————————————-48 54 30 f/4.5
54 60 34 f/5.6
67 54 42 f/8
67 67 48 f/11
67 60 48 f/16
60 54 42 f/22
——————————————————————————
光有好的镜头也不够.
120卷有一层衬纸,但胶卷和衬纸同时卷在一个轴上,那胶卷和衬纸的长度就不一样,
胶卷贴在焦平面上,拉出来的衬纸长度要长一点,压片板压不平的话,胶卷就会不平整.
同时如果胶卷在机器里呆的时间长的话,胶卷的张力就会从轴里再拉一些胶卷出来,
这样就更不平整了.所以供片轴和卷片轴要做的很紧,不能”回卷”,所以从这点上看,
220到卷要比120容易平整,因为220没有衬纸.压片板也要压的很紧,但不能太紧,因为
太紧了就会括花胶卷.
另外玩过TLR机器的,比如掳来,124G什么的,都知道,它们的过片途径是胶卷要经过一
个轴,折九十度角后,才到达焦平面后方,这样胶卷在15分钟左右就会折成一个鼓折,
下一张这个部份就会虚.当然如果你照的快的话也无所谓,以为胶卷还来不及形成
这么一个折.早期的Graflex后背更严重,因为它是反着折,后来的graflex有所改进,
把转轴的直径加大,这样这部份的胶卷受力小些,折的就不够很,但还是会形成折.
蛤酥,不浪你卡,马没牙单反的后背好象都由有这样的毛病.
所以照中幅时最好在照前上卷,这样靠着上卷时的拉力,可以把胶卷拉的平一些,衬
着胶卷还没有来的及buckling赶快照.
Koni/Rapid Omega的后背设计很独特.
在卷片时(其实是抽出卷片把手)压片板就后退(大概1mm的样子)胶卷可以毫不费力的
卷到下一张,也不用担心会划卷.在把卷片把手插入后,压片板会自动往前压,非常紧
的把胶卷压住,这样能保证胶卷的最大平整度,跟真空吸被有点异曲同工的意思.
同时胶卷的路径基本上是平的,没有任何的折角,不经过任何的转轴,不存在任何折卷
的问题.
再说些小细节.
后背的片框上有9个小洞,前面有个划杆可以把这九个洞分别遮住.所以在胶片上
可以形成1~9个洞,对不同project用不同胶片/后背可以作记录,在当年可以算上
真正的 数字后背 了.
每个镜头都有一个PC口,接闪光灯,接口上还有螺纹,灯线可以拧在上面,不容易掉.
这个机器是给左撇子设计的,或者说是左撇子设计的.把手在机身左面,快门按钮也
在机身左面,调焦用右手,上片也是右手,但右撇子很容易适应.
把手可以根据手的大小调节跟机身的角度,这个机器如果没有把手基本上没法用.
忘了说了,这个机器,机身+后背+90mm表头共重2200g左右.
网上KO/RO拍的片子不多,找到几张.
这张是135mm/f3.5拍的,
http://www.dantestella.com/technical/omegafl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