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考古鸟”卫星飞上太空到小学生把写给20年后自己的信埋到树下,人类似乎越来越喜欢给未来的“我”留下什么,这仅仅是一种游戏吗?
谜团———谁是这个神秘的写信人?
2009年4月25日,格雷格的电子邮箱里,多了一封特殊的电子邮件。
这是一位极其神秘的写信人;很显然,他清楚地知道格雷格身上所发生的一切———
格雷格曾经与一位叫米歇尔的女子有过约会,曾经打算学计算机科学专业……邮件的最后,甚至调侃地写道:“还有重要的一点,你还在穿女人的衣服吗?”
其实,与别的邮件有着大大的不同。在三年多以前的今天,这封邮件就已经被写信人“寄”出了。
如果不是恶作剧,那为什么收件人时隔三年才收到邮件?
传递邮件的是一家名叫Fu-tureMe.org的网站;据了解,这位神秘的寄信人为此还特别付出了58美元的代价。在寄信的时候,他特意选定了“2009年4月25日”这个日子,他要提醒格雷格,自己是他最好的朋友,但同时也是他最大的敌人。
如果从现在开始,你将格雷格身边的人一个个调查下去,结果一定让你惊讶不已:因为你根本无法找出有关这位对格雷格了如指掌的神秘寄信人身份的蛛丝马迹。
他是谁?莫非……
正是格雷格本人。
给未来的自己写信正在流行开来。据Forbes.com统计,今年年底短短一个月间,就收到了超过140000封读者写给他们自己的邮件,这些邮件将在20年后被“投递”出去。
这个计划,被称作是“E-mail时间胶囊”。作为一项特殊邮件服务,它是发信人联络未来自己的一次尝试。
给未来的自己写信大多出于自我承诺
是什么萌发了人们给未来的自己写信的念头?
“给未来的自己写信的,一定是位有心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咨询中心咨询师刘泽文博士这样评价。
“写下对自己未来的期望。可能是十年、二十年之后,无论是事业,还是家庭、生活等各个方面希望自己能够达到什么程度。”刘泽文认为,这是现代人给未来自己写信的一个重要目的。
心理学上,有一类行为是给自己设置目标,换个词来描述叫做“做出承诺”。给未来的自己写信就属于这种类型。刘泽文分析,与公开承诺不同,这是一种自我承诺;尽管公开承诺往往更不容易改变,但是由于隐私等各种不便公开的原因,人们便会给未来的自己写信,以对自己做出承诺。
除了承诺,人们给未来的自己写信的另一个动机,便是评价或者总结———以邮件的形式记录下此时此刻自己的经历、感受,让5年、10年,甚至是20年之后的自己来查看。由于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认知领悟能力不同,给未来的自己写信,实则是让自己以一种更加成熟的心态来面对和思考问题。
“收到邮件的时候,也许连写信人自己都已经把这件事情淡忘了。但是在一阵惊喜之后,写信人会自问,这些年,我都做了些什么?预期的目标是否达到了?哪些事情没有完成?有没有从曾经的经验中获益?”
给未来自己写信能产生期待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记录经历,还是总结自己,甚至是自我告诫,人们也都会通过日记写下自己的感触。那为什么还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选择了给自己写信的方式,而且还要给这封信加上一个期限,大多还都是数十年?
“日记、周记都是记录一些即时发生的事情,与写信的目的有着明显的不同。这种方式更多地侧重于一种倾诉。”
刘泽文解释,人们在写日记、周记,包括时下流行的BLOG,都是对即时事件进行的记录。人们从情感上,往往把日记人格化,将其当作一个朋友。这时,日记不再是单纯的信息的载体,它同时也是自我放松、自我宣泄的载体,它成为了人们的倾诉对象。
而给自己写的信不是出于倾诉的考虑,哪怕内容上可能会与日记近似。更多的时候,写信人会因此产生一种心理期待,从而促使自己朝着这一目标方向努力。这正是自我承诺的实现。
跨越时空的书信
公元6938年取出爱因斯坦的《致后人书》
1938年8月10日,爱因斯坦应美国总统罗斯福之邀,写了《致后人书》。
这封信用特制的墨水和纸写成的,与其它文件一起装进一个特制钢体内,埋入纽约当时准备动工兴建的国际博览会建筑地基下面15米的花岗岩洞内,地面立有一碑柱,要人们在公元6938年取出。
“我们的时代富于创造思想。我们的发现本应该可以大大地使我们的生活轻松愉快。虽然有着这一切,我们的商品的生产和分配是完全无组织的……除此之外,生活在不同国家中的人们每隔一个长短不等的时间就要进行互相杀戮。”
罗斯福“致100年后美国公民的演讲”失踪
1903年5月21日,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市发表了一篇激动人心的演讲,并在纪念碑附近埋下了一个藏有20世纪初各种纪念物件的铜盒,当作“时间胶囊”留给后人,希望100年后由波特兰的美国子孙来打开它。
然而,当铜盒子埋下100年的日子———2003年5月21日来临时,让波特兰当地官员感到尴尬的是,他们本来准备让西奥多·罗斯福的一位重孙来打开这个“时间胶囊”,并朗读罗斯福致100年后美国公民的演讲。但如今,罗斯福当年埋铜盒子的小山已经变成“华盛顿公园”,他们再也找不到罗斯福当年埋藏的那个铜盒子了。
五万年后告诉子孙的人类信息
1994年起,富有传奇色彩的法国人让·马克·菲利普开始了一项名为“KEO”的计划———发射一颗几乎携带着今天人类的所有信息的卫星,在遨游太空五万年后返回地球,将今天人类的历史告诉后人。
这份给后人的“厚礼”包括分别装着海洋之水、土壤、空气和人类血液的四个黄金小球、刻有各种族男女老少的面貌图、“大百科全书”、60亿地球人给后人的留言。
自2002年征集信息以来,“KEO”已经收到了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80多种语言书写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