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庚申日表:(公历月/日)
1/15
3/16
5/15
7/14
9/12
11/11
守庚申亦称“守三尸”,“斩三尸”。指于庚申日通宵静坐不眠,以消灭“三尸”。 “三尸”又称“三虫”,其概念源于汉代纬书。《河图纪命符》曰:“天地有司过 之神,随人所犯轻重,以夺其算纪。恶事大者,夺纪,纪一年也;过小者,夺算,算一 日也。
  又人身中有三尸。三尸之为物,实魂魄鬼神之属也。欲使人早死,此尸当得作鬼, 自放纵游行,飨食人祭醊。每到六甲穷(当为庚)日辄上天白司命,道人罪过。过大者, 夺人纪,小者,夺人算。故求仙之人,先去三尸。恬淡无欲,神静性明,积众善,乃服 药有益,乃成仙。”①道教承袭此说,以治三尸为成仙之要。一方面,给三尸取名,并 描述其各种罪行;另方面,提出种种治三尸的方法。
  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微旨》已引《易内戒》《赤松子经》及《河图纪命符》言 三尸之性质及危害,又在《遐览》中著录《三尸集》一卷,表明魏晋道教已视灭三尸为 修道所必需。其后,南北朝至隋唐间,又有不少道书专论三尸及守庚申,《云笈七籤》 引录为“庚申部”,载卷八十一至八十三。其《太上三尸中经》云:“人之生也,皆寄 形于父母胞胎,饱味于五谷精气,是以人之腹中,各有三尸九虫,为人大害。常以庚申 之日,上告天帝,以记人之造罪,分毫录奏,欲绝人生籍,减人禄命,令人速死。…… 上尸名彭倨,在人头中,伐人上分,令人眼暗、发落、口臭、面皱、齿落。中尸名彭质, 在人腹中,伐人五藏,少气多忘,令人好作恶事,噉食物命,或作梦寐倒乱。下尸名彭 矫,在人足中,令人下关搔扰,五情勇(涌)动淫邪,不能自禁。”②《中山玉柜服气 经》则称上尸名青姑,中尸名白姑,下尸名血姑。所述罪过大同小异。
  许多道书载有消灭三尸的方法,除以辟谷服气、符咒、服药以驱除三虫外,主要为 守庚申。《三尸中经》云:“凡至庚申日,兼夜不卧,守之,若晓体疲,小伏床数觉, 莫令睡熟,此尸即不得上告天帝。……经曰:三守庚申,即三尸振恐,七守庚申,三尸 长绝。”③《神仙守庚申法》云:“常以庚申日彻夕不眠,下尸交对,斩死不还;复庚 申日彻夕不眠,中尸交对,斩死不还;复庚申日彻夕不眠,上尸交对,斩死不还。”④ 守庚申以除三尸,在唐宋十分流行。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二云:“庚申日,伏尸言 人过,本命日,天曹计人行。
  三尸一日三朝,上尸青姑伐人眼,中尸白姑伐人五藏,下尸血姑伐人胃命。……七 守庚申,三尸灭,三守庚申,三尸伏。”⑤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云:“凡学道者 未有不信其说,柳子厚最号强项,亦作骂尸虫文。”⑥又说:唐末某日,朝士会终南山 太极观守庚申,独道士程紫霄持反对态度,笑曰:“三尸何有?此吾师托是以惧为恶者 尔!”⑦此外,唐末五代所出之《太上除三尸九虫保生经》,除讲三尸和守庚申外,着 重讲腹中九虫:伏虫、回虫、白虫、肉虫、肺虫、胃虫、鬲虫、赤虫、蜣虫;并附图说 明该九虫所能导致的各种病变及灭九虫的药方。以现代医药学的眼光来看,所述虽与科 学距离尚远,但将三尸九虫从“魂灵鬼神之属”变为类似蛔虫等九虫,却多少具有一些 进步意义。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