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桑世昌编纂的《回文类聚》中载有一则有趣的趣体诗故事。
宋神宗熙宁年间,北朝有个使者来到东京。此人自诩能诗,骄横而看不起人,甚至连翰林院里的学士也都不再他眼里。宋神宗便派多才多艺的苏东坡去接待他。
这个使者见了苏东坡,语带轻蔑地说:“久闻苏学士诗名震撼中原,今日我想出个题目,请学士做首诗,不知学士肯赏脸否?”东坡微微一笑,说:做诗不容易,看诗更不容易。”说毕,提笔写下一首《晚眺》诗:北使看后,不禁目瞪口呆。心想:中原果然人才济济。只得惭愧地说:“以后我再也不敢谈论诗词了。”
辽国使者傲慢的趋前观之,看了半天,看不出门道来。几个使者围在一起揣摩研究,窃窃私语,仍然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几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覷,不知所云,极為惶愧。一个使者说:“你这是诗吗?”苏軾说:“当然是诗。”“你能读出来?”“能画出来自然能读出来。”说著,朗朗把诗读出来:
长亭短景无人画,
老大横拖瘦竹筇。
回首断云斜日暮,
曲江倒蘸侧山峰。

辽使赧顏羞愧,说:“自后不復言诗矣。”

天长夜短门半开
小姐等到月已歪
山高路远无口信
愁断肝肠无人来
此事在《东坡答问录》中也有记载,诗的题目叫做《晚眺》。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中一位老人在夕阳下,持筇竹拐杖,举目远望,独自欣赏黄昏时的山水景物,悠然自得。此诗就像一幅栩栩如生的山水画,情景交融,呼之欲出,读后令人神往 。
其实,这不过是一种文字游戏,旧时以其设想新奇,啟人神智,须有如神之智才能破解,故名“神智体诗”,又名“长亭诗体”。自从苏东坡创此诗体之后,文人们竞相效倣,流传下来许多类似神智体的“画诗 ”,也不乏效顰的佳作。
很清楚,神智体诗与“回文诗”、“剥皮诗”、“缺腿诗”、“打油诗”等等一样,是古代文人们的游戏文字。神智体诗以意写图,以诗入图,构思巧妙,令人自悟。这些诗或抒情、或叙事、或状物、或绘景,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古文人的幽默、詼谐、机智、风趣的性格,看图读诗,不由不让你嘆為观止。
“以小见大 ”,小玩意儿显示了文人们的大智慧。脑袋里没有沟壑,胸中没有经纬怎麼能创新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